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新高考 | 選科之“痛”——要不要選物理?新高考改革,不管是走班制是否適應,或者志愿多么難報,全社會仿佛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一個科目上——物理。下面是新高考 | 選科之“痛”——要不要選物理?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新高考 | 選科之“痛”——要不要選物理?
改革,就有陣痛。
新高考改革,不管是走班制是否適應,或者志愿多么難報,全社會仿佛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一個科目上——物理。
百度“浙江 物理”的新聞,甚至比“浙江高考改革”的都多,如果一定要為“選不選物理”這件事情下一個結論,我愿意把它看成是改革矛盾的一個集中爆發點。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個矛盾的雙方都有誰。
孩子與學校
新高考的規則本就是充分釋放孩子自由選科的權利,但是高中考慮到自己原有的教師配置,學科實力,也為了便于管理,會對孩子的自由做出一定的限制。這種被限制的聲音由孩子發出,沒什么人響應,我們聽不到多少孩子抱怨選科不自由的聲音。
但是選物理的少了,物理老師吃不飽了,一吐槽,全社會都跟著響應。當然,后面這兩句有點太極端,但我的猜測并非不可能。
考生與大學
中國的大學,絕大多數都是工科或者偏應用為主,這是我國在工業化轉型的發展階段的必然需要。但是現如今的狀態,互聯網金融業強勢崛起,傳媒、文化、商業、服務業等行業比傳統行業更受學員歡迎。
但是我們大學還在大量招收理工科背景的考生。與其說是考生抱怨大學沒有好專業的,不如說是大學的陳腐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的矛盾。只是,孩子的聲音再次缺失,我們只能聽到大學教授說孩子們不愛物理,不愛科研,只想著掙錢。
教育與診斷
拋開完全的自由選擇,還有不少考生放棄物理的原因是,拒絕與學霸們競爭物理成績。由于物理在一些層面的重要性,是學霸們必爭的科目,而其他科目可以有效分流學霸。
成績一般的同學如果選擇在物理診斷中直接與學霸們競爭,可能只能得到很低的等級分,拖高考成績的后腿。圍繞高考這指揮棒,一切以診斷成績為優選目的,這種田忌賽馬式的策略當然會有人采用。
人民內部矛盾
有矛盾,就有這種內部矛盾。優質的高校教育資源是有限的,無法做到人人清北,那就存在競爭。
有競爭,就有矛盾。這種矛盾雖然改革前就存在,但是改革讓這種矛盾變得不可見,所以讓人更焦慮。過去,至少一個班的位置自己是有數的,可以推算自己應該可以上怎樣的大學。
現在選科走班,身邊的同學與自己的成績就算都知道,也不知道高考中與自己競爭的到底是怎樣的同學,自己到底可以去一所什么檔次的大學。這種茫然讓考生和家長們更焦慮。只能悶頭一往無前的學習與診斷。就算先進次考了A+,還是會繼續去診斷。
說完了矛盾,我說說我的想法。
有一個詞叫市場經濟,是我們改革開放以后擁抱的一個好東西。新高考,我覺得就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好東西。我們都知道經濟學里面有個概念叫做“看不見的手”,會調控市場。
類似的,不要干涉新高考,我相信這“看不見的手”會大大推進我國的教育進步。
不退潮,你不知道誰在裸泳。這新高考的大潮,就無情的曝光了一些“裸泳的人”。
不好好上課的老師。過去,一定有兩個班的課,現在,你講的不好,孩子們就不選你的課。什么?你是物理老師?那我夠狠,我連物理都不選了。
就業不好,過度招生的專業。大家會關注每年的招生計劃與考生的比例,但是實際上,很多招生的專業并不是考生們打算報考的。必然是80%的考生都奔著20%的“好”專業去的。新高考下,高中生的選科也可以反過來指導高校如何更有效的配置招生專業人數。
不要害怕這樣新的配置不適合社會的需求,過度招生的專業,將來就業壓力大,會影響以后的招生,但是總體上和長期來看,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同理,今天沒人報物理,過了10年社會缺少高級工程師,于是工程人員工資上漲,大家又會選物理的。
現在是一個個體的時代,互聯網本身沒有力量,它只是具備把個體力量無限放大的能力。
教育的先進課,我認為,是讓孩子具備個體意識。新高考,為這個事情開了個好頭,起碼學什么,自己可以說了算。高中的辦學條件有限,但是只要是較大限度滿足孩子自由選擇,我就理解與支持。我反對“我是為了你好”的代替孩子選科的行為。
作者簡介
李振濤老師
畢業于北京大學
愛智康高中生職業規劃導師
《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主編
近年來發布的高招分數線換算,是廣大家長填報志愿時的重要參考
小編推薦:
愛智康高中教育頻道分享的新高考 | 選科之“痛”——要不要選物理?到這里就結束啦,有關高考其他問題,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有專業老師幫大家解答